受现象学、形式社会学的影响, 戈夫曼在本书中引入了初级框架、片段、基调、调音、捏造、层级等概念, 搭建了系统的框架理论体系, 进而详尽描述了框架的变动与其影响的经验的组织。戈夫曼将“框架”视为一种“解释基模”。他指出, 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, 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, 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、感知、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。在实际运用中, “框架”既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过程, 又是该过程遵循的原则。此外, 本书对新闻传播学影响深远, 是戈夫曼送给这一学科的“意外的礼物”。
馆藏号 | 馆藏地名称 | 索书号 | 文献状态 | 操作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50407678 | 新书一库(二楼203) (图书馆二楼203) | C912.6 34 | 在馆 | 转借 |
预约情况:当前已有0人预约,还可 1人预约
预约
作者:(美) 欧文·戈夫曼
出版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2
作者:(美) 欧文·戈夫曼
出版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7
作者:吉联抗
出版:人民音乐出版社,21980
作者:廖世俊
出版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5
作者:李明熙
出版:中国戏剧出版社,2025
作者:主编王冬梅; 齐誉
出版: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25